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八百壮士过桥之后发生了什么
2020-09-04 14:52:52 来源:杨老师的夏夏 编辑:

《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400烈士为壮大声势对敌宣称有800人,在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故事。

1937年8月13日之后,蒋介石派遣了70多万名国民党精锐部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虽然在地方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松湖平原上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可守,而且面对在海上和空中具有绝对优势的日军,经过两个多月,伤亡惨重,败露尽显。

10月26日,蒋介石决定将大部分部队撤出闸北地区,以保卫上海的西郊。与此同时,他命令顾朱统将军离开他的第88师单独抵抗。由于公约的9个签署国将于11月6日开会,蒋介石希望以88师的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第88师指挥官孙元良,提出通过张柏亭向顾祝同提议:因为它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以军队住在闸北,力量更多的牺牲,力量是更少的牺牲;多个点保护,集中力量在一个或两个点。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这也是蒋介石向他提出的。他想了很久,觉得一个团还是太多了,最后他决定只留下第88师第524团的第一个营,作为一个设防的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为加强领导,特派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为最高长官。

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当上海警备队司令杨虎派人通知谢晋元准备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公开租界时,谢晋元坚决拒绝同意。因为他在接到孙元良将军要他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时,就立下了“终身报国,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杨虎只好去找88师参谋长张柏亭,经过张柏亭的反复劝说,并表示这是蒋介石的命令,谢金渊同意撤退。

谢晋元和他的部队受到了英国士兵的热烈欢迎。英国陆军准将亚历山大对含泪的谢说:“我从未见过比这更壮观的场面。”但后来,租界的政客们履行了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承诺,撤走了一个营的所有武器,把他们送到租界西部义大利地段的胶州路上隔离

租赁局决定搬到上海胶州路花园附近,那里实际上是租赁局接收难民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垃圾堆、污水管道和高低不平的地方。从那时起,军队作为一个“孤立的营地”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多。他们开始临时住在几块草席上,和领队谢金元一起住在帐篷里。后来,军队与工业部谈判,要求建造房屋。因此,该局要求农民工建造四间平房。部队搬进新居后,开始平整操场、修路、做礼堂、修篮球场、网球场,使占地两百多英亩的宿营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进入“孤立军营”的第二年(1938年),军队成立了孤立军校和工务社。团长谢晋元说:“抗日不是一天的事,你们年纪又大了,当团长的应对你们负责。办工厂、学校,是为了你们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抗战胜利之后,能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公司主要生产肥皂、袜子、毛巾、篮子、藤椅等。所有原材料均由上海爱国商人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例如,荣毅仁先生提供棉纱,大胜棉纺厂经理刘洪生先生提供油脂。当时的工务署署长是连长伍杰。他抓生产、跑业务并且还当师傅。万连卿当时负责织袜子,班长是陈凯凡。我们产品的销路很好,出售价格比市场价低。其中一些被游客购买,还有一些被送往上海最大的购物中心——永安公司。有时交给国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决不卖给日本人和汪精卫政府。产品印有“孤独营房”、“800壮士”、“四排孤独战士”等商标,并出具介绍信。结算上盖有“工务局”印章,印章上有四排仓库的图案,外面是吴杰刻的。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上被4名汪伪76号特务收买的叛徒刺死。享年37岁。他的遗体被葬在孤军营房前的小花园里。国民政府授予他陆军步兵少将。 25万上海市民去孤军营哀悼谢金元将军。

由于哀悼的人太多,他们只能在遗体周围走走而不能停留。当时,那些参加过孤军营内外哀悼的人没有不流泪。孤军营地用最好的棺来收敛谢晋元将军遗骸,并用水泥棺材作为外部棺材,最后被埋葬在他住的小花园里。大家一致决定铸造一个带有团长的铜质纪念像章,以表达对团长谢军官兵的永恒回忆。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了公共租界。孤军营也被日寇接管,日军就把四行孤军官兵们押送到宝山月浦机场,以后转到“龙华游民习艺所”挖沟、护铁路。然后又转到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虽然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大家仍然团结在一起,在雷雄(谢晋元牺牲后代理团长)率领下,全体官兵坚持操练,从不懈怠,日寇对此既怕又恨,强迫孤军做苦力,挑大粪、百般折磨。一名湖北籍士兵叫邓贵清,是个豪爽的汉子,气愤不过,用扁担将一日军手臂打断。当时日军没有公开进行报复,后来邓贵清被日军派到鼓楼做苦力时,走在一座桥上被日本兵用枪托活活打死。日军为了不让孤军团结在一起,便对他们实行分散看管,分别把大家押往裕溪口、杭州、孝陵卫、光华门、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力。 [6]

1946年,名扬天下的“八百壮士”才从各地回到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老团长的遗孀,在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来。

三年内战开始后,“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们,不愿打内战,有的当了车夫,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关键词: 八百壮士 过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