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热度 > 正文
山东武城:财政金融协同支农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2022-04-12 16:25:04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

粮食安全重于泰山。近年来,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金融手段,通过对粮食种植、售卖、储存等全产业链的不断探索,为构筑粮食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备足“金融底肥”

“通过我们合作社的这6台大型农机具,仅用了5天时间,50万元的贷款资金就到账了,‘农机贷’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武城县武城镇董王庄村乡源粮棉种植合作社社长李兴泉说。“农机贷”是武城县去年创新开发的一种新型抵押贷款方式。近年来,该县立足“扶优、扶强、扶特、扶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产业实际,积极引导银行创新产业链融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贷”动上下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对发展势头好、辐射作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贷”“助耕贷”“农资化肥贷”“季节性收购贷”等一系列差异化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切实解决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为促进武城乡村振兴备足了“金融底肥”。

让收粮企业高收益、种粮农民有保障

武城县在粮食收购领域也有妙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互利共赢、风险共担”原则,由县财政局牵头,组建成立总规模为500万元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由县财政与粮食收购企业按照2∶8比例承担,为粮食企业收购融资增信。“农发行武城支行按照基金扩大十倍的授信额度,向认定的粮食企业进行专项授信,贷款利率执行优惠利率。”武城县农业发展银行武城支行副行长张春雨介绍,粮食收购贷款实行“购贷销还”,即粮食出库销售后,企业将销售货款及时回笼至农发行账户,农发行先从回笼货款中收回贷款本息,差额部分由信用保证基金实行过渡性代偿,从而真正实现收粮企业高收益、种粮农民有保障。

推广玉米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

武城县以玉米作物为突破口,坚持把“保险+期货”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实行“‘保险+期货’+收入保险+差别定价+银行信贷+卫星遥感+基差收购”玉米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通过为涉农主体提供管理风险工具,农户可以在一系列风险转移中,有效应对农产品价格变动、自然灾害影响而获得最低价格兜底保障,让农户既能在粮食减产、粮价下跌时保障收入,又能在粮食价格上涨时获得增值收益,有效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悉,在2021年夏粮收购中,武城县累计发放贷款4000余万元,支持企业收储小麦1800万公斤,真正实现了“避险增收”。

打造粮食产业链联合体

武城县通过组织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粮食产业链联合体,实行“保险+期货+金融+社会化服务”模式,即打造集耕种收服务、农资投入、植保灌溉、烘干、仓储、农产品加工、互联网电商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社会化综合服务体,实现“一站式管理”。依托该联合体,联合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粮食商行”项目,即针对粮食存储不便、产生较多损耗的问题,“粮食商行”按照“免费存储、存取自由、粮权不变、落价保底、存粮获利”的原则收购粮食,为农户发放存粮凭证,并计算存粮收益,赋予粮食金融属性。

“家里急用钱,我把去年储存在‘粮食商行’的小麦卖出去,跟以前相比还多赚了点。”4月10日,在武城县李家户镇众祥粮食商行里,村民刘宇飞对粮食商行的存储方式赞不绝口。在武城县,粮食可以像在银行存钱一样选择存储方式,农户凭存粮凭证可在粮食商行指定的银行网点支取现金,也可到粮食商行网点兑换种子、化肥等农资,或者用于支付农机费用……这是武城县围绕财政金融融合,打造集耕种收管、信贷担保于一体的“粮食商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农户将收获的小麦、玉米、玉米棒存入联合体的粮食商行,既实现了粮食保值增值,也减少了农户烘干存储成本,降低了粮食损耗。”武城县财政局副局长林杰介绍。近年来,“粮食商行”项目累计帮助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力度,努力使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发挥出最大效益,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保障。”武城县委书记朱恩鹤表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