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视野 > 正文
美债将遭遇新一轮抛售 市场观点越来越趋于两极
2022-06-09 08:49:12 来源:金融界 编辑:

经历了华尔街今年的疯狂走势,交易员担心规模高达2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极端情况之一:要么炙热的通胀导致新一轮债券抛售,要么是经济衰退风险推动债券持续上扬,收益率向历史低点回归。

市场参与者正在就下一步的大趋势争论得不可开交。

美联储正在表演走钢丝的高难度动作,一方面以数十年来的最快速度加息,一方面又试图避免打垮实体经济。这种局势使各个流派的投资风格都面临风险。

在利空国债的情况下,桥水基金等机构认为,随着通胀顽固不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跃升至4%,这种情况将给几乎所有资产--从科技股到新兴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

而在利好国债的情形下,根据渣打等机构作出的预期,如果出现摩根大通(128.96, -1.11, -0.85%)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所谓的经济“飓风”,那么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回落至2.25%左右。持有这种观点的市场参与者虽然相对较少,但一旦成为现实,市场动荡将毫不逊色。

无论如何,面对几乎失控的市场表现并遭遇现代交易历史上罕见的接近两位数亏损的国债投资者,都需要为市场新的重大转折做好准备。

美国企业以及投资者正深陷于经济不确定性之中。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四十年高点附近,而一些不祥迹象却同时显现:消费趋于疲软,疫情增加了全球滞胀危险。 摩根大通CEO戴蒙上周告诉客户说,要为更艰难的时期做好准备。他的警告得到了高盛总裁John Waldron的呼应,但包括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在内的许多人并不认同。

“这是一个非常两极化的世界,” LongTail Alpha LLC的创始人Vineer Bansali说。“要么是高通胀并且收益率持续上升的结果,要么就是收益率下行的通货紧缩。”

用统计术语来说,就是尾部越来越肥,意味着在两端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都在上升。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虽然资产管理公司的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净多头头寸达到约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杠杆基金却在做空。

Bansali认为,落后于曲线的货币政策官员将会过度加息,最初导致短期收益率上升,最终将扼杀经济增长。

LongTail Alpha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位于加州Newport Beach。在新冠疫情引发的股市崩盘中,该公司实现了929%的惊人回报。目前其正在买进对政策敏感的两年期国债去年。

“鉴于美联储面临如此大的政治压力,他们正在收紧政策,而且会过度收紧,” Bhansali表示。 “一场列车失事的慢动作正在上演。”

这种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在5月份令美国国债市场动荡不定,并且当月也是2021年11月以来美国国债首个实现正回报的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2%的高位回落至2.7%。本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左右窄幅波动。

在桥水基金的Rebecca Patterson看来,2022年债券大抛售还远没有结束,所有迹象仍然表明通胀将顽固难除。

“鉴于我们对通胀和美联储政策紧缩的看法,我们认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有可能进一步上涨,不排除收益率达到4%甚至更高,”身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首席投资策略师的Patterson表示。

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和7月会议上每次都加息50个基点,并且交易员认为9月份再度加息的概率超过80%。所有这些加息都将会渗透到整个经济之中,抑制消费支出,让大流行病时代一飞冲天的房地产市场回归现实。

纽约梅隆财富管理的首席投资官Leo Grohowski认为,尽管美联储官员试图平息有关9月暂停加息的言论,金融环境的破坏性收紧正在形成之中,将使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他说:“政策失误的可能性已经开始上升。存在着一种风险是,美联储过于鹰派,不断加息导致经济放缓。”

掉头

美联储曾经有过180度政策大转变的历史。2019年,美联储放松了货币政策。此前一年,美联储上调利率并调整资产负债表规模,给金融市场造成了损害。在2011年结束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以下,而当年2月曾达到3.75%的高点,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和政府停摆的威胁突然提振了避险资产。

这次,史无前例的供给侧压力与大流行病造成的经济后果叠加,给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带来了新的政策难题。

也许最简单的交易策略就是跟随趋势。做空债券是AlphaSimplex Group的共同基金今年获得33.5%回报的关键原因,而且该公司的统计模型表明,这种动能交易还有获利空间。

“如果通胀数据继续跟现在一样,他们--即美联储官员--将不得不继续战斗,” AlphaSimplex投资组合经理Kathryn Kaminski说。“做空债券的交易还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 美债将遭遇新一轮抛售 美债抛售 美国国债市场 美国国债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