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资讯 > 正文
雷军200万买logo 网友吐槽“雷军被骗”
2021-04-08 15:06:06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

最近,小米的雷军老师频频上热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第一件事是因为小米要造车,雷总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演讲。演讲里雷总倾诉了决定造车的心路历程,决定要押上人生的全部信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听众无不为之感动。

第二件事是小米换了LOGO。

号称历时三年,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亲自操刀完成,据说花了200万。但新Logo似乎只是由方变圆,引发网友群嘲,有网友建议雷军“当场报警”。

雷军最新回应:大师说看习惯就好

在4月6日晚的直播中,雷军也对新logo给予了回应。

官方介绍显示,新Logo来头不小,是由日本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亲自操刀,历时3年打造。

图片

新logo分成两个标识,左边新,右边旧

雷军表示,估计不少人会说,就这呀?还改了3年?但是,这个设计师告诉他,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态的变化,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升级。

在4月6日晚的直播中,雷军对新logo给予了回应。雷军称,最新Logo不仅从方形变圆形,字体、字宽、字间距都进行了调整,颜色也进行了调整,而且小米也因此有了字母logo:“xiaomi”。

“3年前我看到这个最新Logo之后,也不太习惯,但原研哉大师告诉我看7天看习惯之后就好了,后来看了2年,觉得挺好看的。这个(最新)logo显得年轻、高级和时尚。因此,(我们)又用了一年时间,做了调整,进行发布。”

此前发布会上,雷军说:“小米市场部从2017年就开始准备,找到全球多家知名设计公司一起参与,提出很多个方案……”足见他对新logo的重视。

然而,当这个号称“品牌重大升级”的标识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大家的想法是:就这?不就是方变圆,难道是传说中“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于是,网友们沸腾了。

“雷军被骗!小米请直接报警!”“给我200万元,我可以做出10种形状……”

有“热心群众”发现,logo样式只需手动加上一行代码,便能轻松完成。

紧接着小米的新logo就被玩坏了,主要用于各种检测视力。

轿车还是SUV?售价多少?雷军回应了

首款车型是轿车还是SUV,雷军称,在第一个月讨论后就有了结果,结果调研75天后又没结果了。直播前,雷军在网上就希望小米第一辆车是什么车做了个小调查,有45%的网友希望是轿车,40%的网友希望是SUV。“轿车还是SUV,我们还要再商量。”

定价方面,雷军介绍,有三分之二的网友希望小米做定价10万以上的车,8%的人希望做30万的车。总结来说,“大家希望我们做中高端的车。”

雷军再度解释了小米为何进入造车领域,他表示自己2013年两次拜访过马斯克,个人对电动车非常感兴趣,成为了最早一批的特斯拉车主以及蔚来和小鹏的第一个投资人。

“过去小米没做车,因为想聚焦在手机行业,经过努力后,小米手机在去年重回了全球第三。在这个时点,米粉开始呼吁现在智能生态是一个整体,所以有米粉说,只要小米敢造(车),我们就必买。于是我们就杀到了造车领域。”雷军说。

雷军表示,小米是设立全资子公司造车,先掏100亿美元,过去75天的调研里考虑了无数困难和问题,现在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全力以赴为米粉做辆好车。

作为造车赛道的新手,小米有何优势?雷军设想道:大家都有常识,夏天不能车里开空调睡觉,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对此,汽车为什么不能用上新风空调?而新风空调恰好是小米智能生态的主打产品之一。此外,雷军还提出,北方天气干燥,为什么汽车内不能带加湿功能?小米也有加湿器产品。

雷军称,只要小米加入造车的行业,这个行业肯定会变得热闹很多。“我们小米要有汽车行业新兵的锐气、勇气,也要有敬畏之心,先做一款好车。”

人民日报评小米百度等造车:

跨界造车,期待跨出新路

资本看好、时机正巧、条件具备……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但要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成功,仍须应对不少挑战

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全资方式打造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3月30日,小米宣布跨界造车,成为苹果、百度之后又一家进军汽车产业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

小米为何跨界造车?此时进入新领域晚不晚?上一轮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一度在国内催生出上百家新品牌,短短五六年后,只有蔚来、小鹏、理想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如今,新一轮智能电动汽车热卷土重来,背后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笔者看来,苹果、小米、百度等企业下决心跨界造车,主要推动力有三:

一是资本。2020年,特斯拉市值上涨7倍,一度超过全球九大汽车跨国公司市值之和,达到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的近1/3。年销量不到5万辆的蔚来,市值一年飙升17倍。显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眼中,无论传统汽车产业,还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ICT产业,想象空间已经逐步收窄,向智能电动汽车跨界换道是现实选择。

二是时机。按照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当创新产品市场份额超过一定比例,由于新技术成熟度提升、供应链成本下降、消费习惯的培育以及周边生态的成长等,产品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对智能手机而言,这一比例是4%,时间是2010年。当年6月,iPhone4上市,39个月后,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被谷歌收购。而2019年底,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恰巧达到4%。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增长了10.9%,欧洲市场更是猛增142%。可以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最佳时间窗口已至。

三是条件。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零部件上万、供应链繁杂,毛利率却不高,100多年来筑起的标准、技术、制造、服务等门槛,也增加了跨界者的难度。这也是2016年前后,苹果暂时放弃造车的原因之一。不过,电动化带来的汽车研发、供应链、制造、售后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变革,正在将这些门槛逐步削平。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专业代工模式的探索和兴起,甚至会改变汽车产业的重资产属性,让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轻资产、高利润模式得以复制。与此同时,智能化、网联化大潮正推动汽车进入全新形态——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远程迭代、用户运营……这些正是ICT企业的天然长板。

尽管资本看好、时机正巧、条件具备,而且不差钱、不缺人才、机制灵活、生态完备、长板突出、粉丝热捧……但是,跨界者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成功,挑战同样不少。比如,基于对客户痛点、可量产技术及成本、行业趋势的前瞻分析,至少要提前24个月为首款车型做好产品定义,并制定好后续1至2款产品的规划。在行业加速转型、市场快速增长、新技术爆炸式突破的今天,踏准节奏并不容易,对跨界者而言挑战更大。

当然,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催动产业加速裂变,也为跨界者创造了机会。如何创新求变、打破边界,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制造、销售、服务乃至盈利模式,并在用户运营上开辟新路?产业界和消费者都在期待跨界者的答卷。

关键词: 雷军 logo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