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前,上海博物馆发挥文物修复领域的专业优势,举办了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文物的魅力,2024年,上海博物馆新建成开放的东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展示模式,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设置了“裸展”。部分雕塑文物没有放进封闭的玻璃展柜,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无障碍的观察文物细节。
此外,博物馆还为参观者们提供了特别的“上手”机会。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釉下彩青花瓷瓶,经过专业评估、特殊保护处理后,可以让参观者触摸,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
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在这场《山水江南》数字艺术展中,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江南的山水人文以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展览中,高清的投影、灵动的音效以及交互技术的运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诗意的江南水乡。
新开放的古代文明探索宫通过“文明传承塔”联通三四两层,让小朋友们化身“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等,近距离接触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小朋友可以在田野中挖掘考古碎片,亲手体验文物修复,参与策划、搭建主题展览,更直观地学习知识。
对话世界,交流互鉴。2024年7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也亮相上海博物馆,共展出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超过95%以上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围绕参展古埃及文物开发了1000多款文创产品,涵盖生活家居、潮玩摆件、饰品等多个品类,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截至目前,展览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介绍,通过常设展以及有影响力的特展,服务观众不断提升的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公共教育方面,努力做到分层分众,利用上海博物馆的这个定位以及馆藏,努力实现以文惠民的工作。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
-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2025-06-11
- 第78届托尼奖揭晓 音乐剧《也许美好结局》2025-06-11
- 股票打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票打板?2025-06-11
- 数字时代,如何让中华典籍“跨山越海”?2025-06-11
- 《受到召唤·敦煌》开启全国巡演首登南京2025-06-11
- 专家研讨闽南语音乐如何更好创新传承“走出2025-06-11
- 竹丝炒肉是什么意思?竹丝炒肉是什么梗?2025-06-11
- “粤唱粤强”华人粤语歌唱大赛举办2025-06-11
- “粤唱粤强”华人粤语歌唱大赛举办2025-06-11
- 2025明文化论坛将开幕 奏响文化遗产共鸣之音2025-06-11
-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2025-06-11
- 北京学者出新书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2025-06-11
- 北京学者出新书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2025-06-11
- 瓦游戏是什么意思?瓦游戏是什么梗?2025-06-11
- 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国乐“破圈”,2025-06-11
- 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国乐“破圈”,2025-06-11
- 古今碰撞 科技搭桥 绘出网络文明“新画卷”2025-06-11
- 定价发行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定价发行是2025-06-10
- 蓝厅观察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交流互鉴 2025-06-10
- 蓝厅观察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交流互鉴 2025-06-10
- 古今碰撞 科技搭桥 绘出网络文明“新画卷”2025-06-10
- 贵州惠水12.5万亩夏粮收割完毕2025-06-10
- 贵州惠水12.5万亩夏粮收割完毕2025-06-10
- 黄益平:AI如何重塑金融业2025-06-10
- 6月1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2025-06-10
- 6月1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2025-06-10
- 恒生中国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家自贸区外币2025-06-10
- 中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商品品种——铸造铝合2025-06-10
- 面向“十五五”:加快培育旅游业发展新动能2025-06-1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