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从“经验针刺”到“精准导航”,可视化针刀为顽固性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2025-10-26 20:31:31 来源:紫牛新闻 编辑:

说到中医针灸,似乎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它依靠的一直都是中医师多年的经验和“手感”运针施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融合,“可视化针刀”这一新技术的出现,直接将医生的视线引入人体内部,曾经“凭感觉”的操作,也可变得清晰、直观、可量化。此前被视为针灸“深水区”的部位,也因为这项技术的突破而可以精准把控,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盲操作”到“可视化”,针刀深入“危险地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针刀,就是在针灸的基础上改良,针尖变成一个狭窄的平刃,是一条线。针刀可以利用刃的切、割、剥、分离等功能,直接松解粘连的软组织、切开瘢痕,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而如果在超声的引导下,中医师就能够“看着”针刀在人体内的精确位置和行进路径,对病灶进行精准化、可视化、安全化的处理。也正因为此,中医针灸和针刀以前不敢轻易涉足的“禁区”,在被一一突破。

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咽喉部疾病的治疗。市民万女士是一名教师,前段时间,她因为感冒发烧后诱发急性咽喉炎,喉咙烧灼痛伴有明显的声音嘶哑,半个月嗓音都无好转迹象而来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就诊。此前,她已经尝试使用了抗生素、雾化、中成药等多种治疗方法,但都效果不佳,便寄希望于针灸能缓解她的痛苦。经检查发现,万女士声带及咽后壁充血,无其他病变。

因颈部下方紧邻颈动脉,且血管众多、迂回,传统针灸为安全考虑也只能在穴位浅表操作,浅尝辄止,效果有限。但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针灸针轻松避开颈部动脉,安全抵达咽喉部深处的声门附近进行精准刺激,实现精准安全的调节,促进炎症吸收和声带功能恢复。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吴晓亮主任为其进行了可视化针灸治疗,全程仅三分钟,且没有不适感。留针的过程中让万女士配合发声练习,当时万女士的声音就明显提高,一个疗程之后嗓音功能全部恢复。

这两天,吴晓亮主任的门诊上还遇到了一位患者,因为骑车摔伤后导致右侧肩部肱骨干骨折,但治疗后早期制动太久,右肩膀一直抬举困难,半年多没有明显改善,来医院检查发现右肩部疤痕粘连,肩峰下滑囊炎合并腋隐窝滑囊炎。“腋隐窝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普通针刀根本无法深入,我们就用了可视化针刀治疗,全程五分钟,患者肩关节神奇地举过了头顶。”

“可视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把一些高风险的、依赖‘手感’的操作,变成了标准化、可复制的安全流程。只要明确操作标准,医生就能安全地在这些曾经的‘禁区’展开治疗,避开不可损伤的部位,直击患处,效果相比而言是立竿见影的。”吴晓亮主任说。

针刀和常规针灸针

“高清导航”助力,直达病灶“靶心”攻克顽疾

当然,可视化针刀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解决各类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偏瘫等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类疾病等。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疑难重症的治疗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运用,难治性面瘫就是其中一个。

吴晓亮主任回忆,自己就曾接诊过一位12岁的面瘫女患儿,面瘫初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续经历了约半年的传统针灸,效果并不理想,来到门诊时,还能明显看出左侧面部口眼歪斜,闭目不紧。因为已经远远错过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吴晓亮主任便决定使用可视化针刀进行挑战。先是通过超声,精准找到了控制面部表情的“总开关”——面神经出颅的茎乳孔,以及面部瘫痪的特定表情肌群,进行了深部的、精准的神经与肌肉刺激。经过3个多月时间,面瘫就基本痊愈了。

“‘针’可以发挥类似针灸的刺激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刀’对病变组织进行精准的松解、剥离、切割,启动组织的修复机制,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靶向,直接作用于粘连和卡压的病灶,从病理上解决了难治性面瘫的核心问题。”吴晓亮主任解释说。

此外,因为靶向明确,可视化针刀对解决肩痛、手腕痉挛、足内翻等顽固性问题也都表现突出。不过,吴晓亮主任表示,针刀和针灸并非取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医生可能会在同一患者身上结合使用两种疗法:用可视化针刀解决核心的“结构性”问题,再用传统针灸进行整体“功能性”调节,以达到最佳疗效。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

关键词: 最新资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