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看点 > 正文
以“住得好”筑牢民生幸福的基石-中国吉林网
2025-11-24 15:09:23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活的朴素向往。“安”字背后,不仅是“有房可住”的基本保障,更藏着“住得舒心、住得安心、住得暖心”的深层期盼。“十四五”期间,吉林在安居工程中从“有的住”向“住得好”跨越,正是对这份期盼生动的回应。住房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容器,更成为承载家庭幸福、夯实民生根基的温暖港湾。吉林在安居工作中,谱写了安居乐业新画卷。

标准引领,让“住得好”有清晰坐标。时代在变,“住得好”的内涵也在升级。吉林的智慧,在于以政策为笔,为“住得好”画出清晰的标准线。从《吉林省“好房子”建设实施方案》到配套的技术导则、评价导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让“好房子”不再是模糊的概念:既要有绿色环保的建筑标准,也要有智慧便捷的居住体验,更要契合群众对“家”的情感需求。这种标准引领,体现在具体实践中。第三届“好房子”设计大赛的举办,让“住得好”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标杆。首部《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及20个配套文件构建的“1+20”体系,从管理端发力,破解了“重建设、轻服务”的难题。“好房子”的标准融入政策细节,物业服务的规范覆盖日常点滴,“住得好”从群众的美好愿望,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制度保障。

干货落地,让安居红利看得见、摸得着。“住得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实打实的投入垒起来的民生工程。吉林深谙此理,将“真金白银”投向群众最关心的居住痛点:自2019年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8037个小区旧貌换新颜,170.5万户居民告别“漏雨墙、泥泞路”;通化市的“六个结合”、四平市的“楼道革命”,让老小区不仅“面子”光鲜,更“里子”舒适。保障房建设同样交出亮眼答卷:285.4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惠及万千家庭,城市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出棚进楼”,公租房与租赁补贴为88.88万户家庭兜底,城中村改造则让城市边缘的居住环境焕发新生。这些数字背后,是老人在加装电梯里的笑脸,是孩子在改造后广场上的奔跑,是困难家庭终于有了“稳稳的家”的安心——民生工程的温度,正藏在这些具体的幸福里。

未来展望,让“好房子”生长在群众身边。“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的蓝图,为吉林的安居事业指明了新方向。2025年全面开工的12个“好房子”示范项目,如长春“保利景阳和煦”“万龙百草园”,正成为实践这一蓝图的先锋:它们不仅在建筑品质上精益求精,更融入了社区治理、生态和谐的理念,让“住得好”延伸到邻里关系、社区氛围的方方面面。未来的吉林,“住得好”将有更丰富的内涵:既有对老旧小区的持续更新,也有保障房的精准供给;既有品质住宅的迭代升级,也有物业服务的智慧化转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筑牢底线,“好房子”的标准覆盖更多家庭,住房真正成为“幸福指数”的增长点。

从“有的住”到“住得好”,折射的是民生理念的升级。在吉林大地上,老旧小区的蝶变、保障房的温暖、品质住宅的崛起,共同编织起一张“安居网”。这张网,兜住了群众的获得感,网住了家庭的幸福感,更筑牢了社会和谐的根基。相信随着“好房子”越建越多,“住得好”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吉林的民生幸福必将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本期编辑:罗丹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