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焦点 > 正文
氢能炒作热需降温 上市公司投资氢能成变相“炒地皮”?
2021-05-26 08:44:54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

在前日一度大涨9%、今日大盘大涨的情况下,厚普股份却收于11.52元/股,跌幅2.7%。为什么会出现“别人大涨我独跌”的局面,可能与厚普股份的一份公告有关。

根据公告,包括前实际控制人江涛在内的2名股东合计减持约920万股。据此推算,合计套现约1.01亿元。

150亿项目遭问询

厚普股份位于成都,是一家以加气机等天然气加注设备为主业的公司,2015年6月11日在创业板上市。由于主营业务较为传统,缺乏市场热点,加之此前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氢能源还停留在普及认知阶段,厚普股份的股价一直没有起色。

然而,随着氢能源的应用有所进展,尤其是碳中和政策提出之后,氢能源成为碳中和框架下重要的炒作热点。沉寂多年的厚普股份终于等来了机会。

4月20日,厚普股份公告,与成都市新都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拟投资150亿元建设氢能项目,其中建设氢能装备产业园计划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厚普国际氢能CBD园区计划投资约50亿元。

这则公告一出,备受热议,因为单次投资项目高达150亿的氢能产业投资规模,即使是能源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也无法做到。厚普股份市值仅40多亿元,如何能完成该项投资?难道是为了“炒地皮”?

与投资额相比,其财务数据更是相去甚远,2020年仅营收4.78亿元,同比下滑11.87%;净利润亏损1.68亿元,同比下滑905.35%;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163.8万元。公司2020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3亿元,总资产仅有19.12亿元。

如此悬殊的数据,随即引来了深交所隔夜监管跟进。深交所关注函注意到,厚普股份2020年氢能业务收入占比却不足公司营业收入的1%。公司报备的《协议书》已明确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等细节。

对此,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在氢能行业的专利技术储备、资金情况等,以及投资项目的立项、论证等筹划过程及风险评估,说明本次投资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决策。

对此,厚普股份于5月14日回复称,该投资协议经审慎、科学的决策,具备初步的可行性。合作尚需各方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后,经公司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根据其回复,最确定的是其将在新都区购置土地用于CBD项目也即是商业地产开发。

概念热之下技术储备存疑

厚普股份此番紧扣股市概念的决策,要归功于2020年新变更的实际控制人王季文。

2018年,王季文及其控制的北京星凯筹划入主厚普股份,而直至2020年11月,方才落定。当时厚普股份公告,江涛拟向王季文及其控制的北京星凯转让所持20%股份。交易完成后,王季文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王季文入主后,即确定以“盈利”和“市值”为战略发展目标。厚普股份随后成为被市场追捧的氢能概念股,公司股价在今年清明节后,4天内涨幅近50%。

也就是说,公司氢能业务投资还没见到雏形,但股价已超前体现。

然而,有氢能产业分析师曾表示,氢能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概念,不排除相关企业以提高自身股价为目的跟风。氢能产业在资本市场的火热并不能对氢能未来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解决产业固有瓶颈,才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开发部经理何广利曾表示,“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不是大张旗鼓地宣扬将在哪儿投资建厂,而是应该考虑怎么把技术做上去,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如果大家只是口号喊得很响,很容易引起政策制定部门的错觉,从而做出错误的研判和决策。”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4月份举行的第八届上交会上,多家日本氢能企业参展并展示其先进的“液化氢”技术。其中有些企业在华已建有液氢工厂,部分企业的设备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对此,记者致函采访,公司布局的150亿元建设厚普国际氢能产业集群项目有哪些高科技应用?公司认为与日本同行的差距在哪里?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复。

氢能炒作热需降温

厚普股份只是资本市场蹭氢能源热点的案例之一。虽然各个公司都以碳中和背景下需要大力发展氢能源为由头进行各种“新闻层面”的布局,但实际落地进展却是“雷声大,雨点少”。

通过观察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氢能发展有超出预期的方面,也有遇到挑战的方面。

首先,加氢站仍然普遍亏损。根据央视今年初的调查,我国目前投运的70多座加氢站,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其次,全国氢燃料汽车销售不佳,氢能源汽车炒作缺乏有力支撑。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

此外,在氢能方面已经有所动作的公司,其氢能板块盈利前景也未见好转。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的亿华通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4万,同比下降135.24%。今年主推氢能源概念的美锦能源近日公告中指出,拟调剂担保额度给子公司飞驰汽车,据相关披露,飞驰汽车去年销售仅324辆。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各大巨头如隆基股份开始进军氢能,但氢气的储运技术水平缺失、成本高等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善。

目前,氢能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在制氢环节,电解水制氢能效大概在62%~82%左右;在氢能利用环节,氢燃料电池的实际系统效率在40%~60%左右;如果考虑到光伏、风电等发电环节,氢能整个生命周期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于20%左右。因此,即使新能源制氢(“绿氢”)也存在高能耗、高成本问题。

见习记者:付志学

关键词: 氢能 降温 公司 地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