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焦点 > 正文
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泰安高新区这款“电力医生”有何过人之处?_热点评
2025-08-25 12:33:47 来源:泰安高新区 编辑: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精准的监测与感知。近日,由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与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新型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多参量光纤精确感知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研制的感知装备,正是守护电力系统平稳运转的关键利器。

24小时值班的“私人医生”

在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座超大型的组合电器引人注意。多台采集光纤信号的传感器安装在设备关键位置,纤细的光纤如同白色丝带缠绕在设备表面。“这条光纤就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神经末梢’。”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兆静指着设备介绍道,“就像人生病前会头疼发热,电力设备故障前也有征兆。这项技术能敏锐捕捉到温度、震动、放电量等异常,第一时间上传至电脑系统。”


(资料图片)

在监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各项参数曲线。郭兆静解释道:“以前给电力系统做‘体检’的设备就像老式听诊器,检查距离短、容易被干扰,往往到跳闸停电了才发现问题。现在有了这套系统,相当于给电网装了24小时值班的‘私人医生’。”

电网“换食谱”带来技术难题

当被问及为何需要这样的“电力医生”时,郭兆静打了个生动的比方:“电力系统过去主要靠煤炭这种‘传统能源食物’,2021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目标提出后,换成了风能、太阳能等更环保的‘新能源食物’。就像人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身体一开始适应不了,就容易‘生病’。”

郭兆静进一步解释,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显著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特征。“覆冰、舞动、局部放电及热点缺陷等故障频发,已占电力系统总故障的60%以上,这对状态感知装备提出了长距离、高分辨、高灵敏、多参量的新要求。”

“主动防御”护航电网安全

“传统感知装备存在感知距离有限、测量尺度粗略等问题,无法做到全面可观可测。”郭兆静展示项目成果,“我们从核心光源设计制造、高性能感知装备研发、多参量融合体系构建3个方面突破,发明了超高速扫频脉冲保偏光纤激光光源等3项关键技术,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感知装备实现了长距离、高分辨监测。”

郭兆静举例说明道:“以前设备跳闸才抢修,现在异常数据直接上传系统,AI算法同步给出解决方案。就像给电力系统服用了特效药,相比‘病倒’后动‘大手术’,这种‘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目前,该成果已在国内十余个省份应用,输电线路平均故障率降低3%,变电故障识别准确率超90%,运维效率提升25%。山东省220千伏位庄变电站升级改造、北京冬奥会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局放监测等工程中,都能看到这套系统的身影。

科技部门“全程护航”

“能拿到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离不开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的全程支持。”郭兆静提到,“项目申报阶段,他们主动上门摸排成果,第一时间对接申报需求。”据了解,泰安高新区科技创新部建立了“主动摸排+敲门问需”机制,像泰开自动化这样的科技领军企业是重点关注对象。

泰安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有潜力的项目,我们会联合企业科研人员深挖创新点,比如这个光纤感知项目,我们一起梳理出‘多参量融合’‘分布式监测’等核心突破点,帮助提升申报材料质量。”谈及服务细节,该负责人表示,“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从申报书撰写到答辩PPT制作全程跟进;对创新能力较好的企业,通过‘把脉问诊’解决技术转化中的堵点。泰开这个项目,我们先后组织了5次材料打磨会,邀请专家指导优化,最终助力项目成功获奖。”

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御,这位不知疲惫的“电力医生”24小时在岗,时刻守护着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而在它背后,科技部门的“精准服务”如同隐形纽带,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更快走向产业一线,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泰安高新区)

关键词: 最新资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