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金”是啥?为何有如此魅力?
“痛金”源于二次元“痛文化”概念,最早可追溯于2000年的“痛车”文化,动漫爱好者将大量动漫角色贴纸覆盖在汽车表面,后来也常被用来形容将动漫角色周边装饰在物品上的行为。继“痛车”“痛包”“痛衣”之后,“万物皆可痛”的风又吹到了黄金饰品上。黄金阿童木、玲娜贝儿戒指、《天官赐福》联名款、《黑神话:悟空》合作款……如今,这种兼具情绪价值和保值属性的IP联名金饰,让曾经专属于“妈妈辈”的黄金饰品,成为年轻人手中炙手可热的社交货币。
各大品牌也嗅到了新的消费风潮,纷纷押宝“痛金”,这让二次元联名黄金产品站上柜台“C”位。某IP联名的系列产品,在预售阶段就收获了数万元定金,不少粉丝一订就是几十件;二手交易平台上,部分“痛金”产品价格频频上涨,甚至翻倍挂出;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IP黄金类商品成交同比增长294%,今年4月,有电商平台专门为“IP 黄金”设立独立类目。显然,在黄金消费略显疲软的行业环境下,“痛金”却逆势增长,为传统黄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多家黄金品牌新的增长点。
然而,这波行情热度能否持续下去,似乎还要打个问号。
首先,是高溢价问题。不同于传统按克计价的饰品,“痛金”多为一口价,平均每克售价远超传统金饰价格。高溢价的背后,一方面是制作工艺复杂,IP授权费用高昂,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热门联名产品投机炒作,使得价格与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脱节。如此高的溢价,使得“痛金”在保值性上大打折扣,一旦市场热度下降,价格泡沫可能就会破裂。
其次,“痛金”高度依赖于IP和社群传播,因而IP的流动性、生命周期成为销量的关键变量。并非所有的IP都能保持长久的热度,当热门IP过气,相关产品的市场热度也会随之消退,商家又如何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情绪连接与持续复购模式?此外,IP授权费用的不确定性、产品同质化竞争、非正版产品的冲击、新兴市场缺乏监管和规范等也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掣肘。
当然,面临这一波“痛金”浪潮,黄金品牌想要抢占先机,从中分一杯羹无可厚非。但更应读懂,“痛金”爆火背后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何抓住这波热度,从而尝试新的探索,拥抱年轻消费者,重构品牌价值、消费场景,或许才是黄金品牌转型和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 创造中国电视剧制作多个纪录 用“太行精神”拍《八路军》
- 热点评!13.2万亿元、50.6%……多领域活力数据折射经济强大韧性与潜力
- 全国击剑锦标赛|黄芊芊实现个人三连冠 今日看点
- 《技能照亮前程》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主题曲发布_微资讯
- 【聚看点】白露:秋凉渐至,正宜润补(节气与健康)
- 重点聚焦!(乡村行·看振兴)闽东“小红都”焕新颜:环境变美了,人流进来了
- 视讯!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公布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
- 香港赛马会:相信赛马运动能给香港带来更多游客 焦点速递
- 当前看点!“中国童装之都”迎开学消费热 智造转型重塑竞争力
- 【上合天津峰会】聚焦上合天津峰会:点赞!中国品牌圈粉外国记者-每日快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