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重晶石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60%以上,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重晶石储量达4.5亿吨,钾长石储量9亿吨,右旋龙脑樟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经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新晃工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蜕变,更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县域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新路径。
2023年省级化工园区获批后的“二次创业”
新晃产业开发区集中连片的厂房
新晃的工业基因,最早可追溯至1644年——明末清初,酒店塘汞矿开启规模化开采,鼎盛时期年产汞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三大汞都之一。2023年9月湖南省级化工园区的金印落定,为新晃产业开发区注入澎湃动能,开启了其立足深厚钡化工根基,面向高维产业链的“二次创业”征程。如今,这片热土正奋力编织一张多元共生的现代化工网络:钡系无机盐制造领域向精细化、专用化深度掘进,新晃红星、鲁湘钡业等企业持续引领着这一核心板块的升级迭代;同时,借力大(龙)新(晃)产业协作的东风,新能源材料板块异军突起,道尚循环、三扬新能源等企业成为抢滩布局锂电池回收利用、新型储能材料等战略新赛道的核心力量;而在价值链的高端,依托本地特色龙脑资源的精深开发,沛霖龙脑、国药龙脑等企业正推动中医药与高端日化原料产业蓬勃发展,标志着新晃化工向高附加值领域的有力攀登——一个由骨干企业支撑、多赛道并进、高附加值引领的现代化工产业新梯队已然清晰呈现。强龙头,聚优势,2024年新晃产业开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5.6%,亩均税收增速184%,实际使用外资增速240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远高于湖南省级开发区平均水平,同年引进项目15个、总投资57.43亿元,多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新晃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建设项目一期在建主体组合池
为配合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晃产业开发区正以超常规速度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投入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项目加速完成,将现有污水处理厂由0.25万立方米/日,扩容至0.4万立方米/日;园区消防站、环保监测站、40万立方米一般固废堆渣场相继开工;集中供热供气项目等关键能源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连点成网。一场围绕要素保障的基建攻坚战,正为新晃化工产业的跃迁夯实根基、打通经脉。
共建未来 湘黔边界的“跨省经济共同体”
新晃产业开发区大门
湖南新晃与贵州大龙打破省际边界壁垒,打造湘黔协同发展典范,通过“规划同图、产业同频、设施同网”实现深度联动。新晃依托省级化工园区基础,聚焦新能源配套和锂电池回收;大龙以25万吨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园为核心,年产值超300亿元。两地形成“材料生产-应用-回收”产业闭环,共建的新时代大新经济协作示范园,推动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成功激活省际边界经济增长极,成为跨区域协作的鲜活样本。
目前,两地已建立起常态化会商协作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公交线路实现跨省直达,公铁联运体系高效运转,G6512高速互通工程加速推进,跨区域供热供气网络逐步完善。在产业协同层面,双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通过“后端研发+前端转化”的深度契合,构建起区域一体化产业链条。其中,大龙经开区依托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与新晃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领域的专业化前端布局形成链式互补,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促成上下游产能联动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产业集群的共生共融。
结语:西部山区的“开放样本”
新晃产业开发区办公大楼
从“边陲矿区”到省级化工园区的跨越,折射出资源型县域“向科技要效益、向开放要空间”的突围逻辑;新晃化工的转型之路,是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依赖、以开放协同重塑产业格局的生动样本。当“山的封闭”遇上“链的开放”,当“矿的粗放”遇见“智的精细”,新晃化工产业,就此改写。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