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免密支付”安全锁
2025-11-10 09:04:2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编辑:

本报讯【记者 英草卓玛】

“免密支付”的安全锁将更加牢固。11月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向支付服务主体和广大用户发布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协会倡议,支付服务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具体来看,一是规范授权管理,确保用户真实意愿;二是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提供限额管理功能;三是加强交易环节监测,防范资金损失风险;四是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提供高效的投诉处理流程,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五是做好业务跟踪与规范。

“免密支付”是指无需密码即可完成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近年来,因其便捷性受到不少消费者和消费平台青睐。与此同时,有用户对其“难避免”“难取消”等问题提出意见。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协会发布的倡议对“免密支付”业务的开通和关闭功能着墨颇多。倡议明确,在用户开通环节,支付服务主体应严格审核用户身份信息,通过显著页面完成用户开通意愿确认及“免密支付”协议签订,杜绝默认开通行为,充分保证用户开通“免密支付”业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在用户关闭方面,若用户不再继续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应提供便捷的关闭通道。

记者还注意到,在此基础上,老年人成为倡议重点关注的人群。例如,倡议提出,支付服务主体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和业务承受能力,以显著方式展示业务核心条款,审慎为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时或定期主动推送“免密支付”交易相关信息,在显著位置提供相关信息一键查询功能,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

在用户侧,倡议提示用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一是强化手机设备和账号安全防护,可通过启用双重验证或定期更换密码等方式提高安全防护水平;二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警惕营销陷阱,避免在公共设备留存支付信息;三是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签约情况,关注交易提醒,发现异常及时冻结或关停账户。

协会表示,“免密支付”业务健康发展需行业与用户共同努力。各支付服务主体应积极响应倡议,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广大用户应增强安全意识,共同筑牢支付安全防线。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