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看来,国家公园作为品质最优的生态系统,是气候稳定器、大自然中的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是惠及千家万户最普惠的生态产品。
“每位公民都有平等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和建设的机会。因此,国家公园应该紧扣公益性,降低公众进入国家公园的门槛。比如采取公益性低门票价格制度,并免费覆盖军人、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杨锐说,鼓励公众参与相关志愿服务也非常有潜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志愿者总数已超1万人,深度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工作。
我国人口众多,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分布着大量乡镇,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协同提升,是各个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共同课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分享了当地创新治理模式的故事。当地为牧民提供生态公益岗位,参与巡护工作,共同守护“中华水塔”。
据统计,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吸纳近5万名当地居民成为生态管护员,在家门口守护家乡的山山水水,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
与此同时,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各地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三江源国家公园培育“玛多藏羊”“玉树蕨麻”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发“熊猫蜂蜜”等特色产品;武夷山国家公园创新“茶林共生”生态种植模式,推动传统茶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国家公园作为全民共有的自然遗产,承载着当代及子孙后代的共同福祉。专家表示,应全民共建、共享、共护,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张玉均认为,国家公园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条件。近年来,各个国家公园通过科普活动、知识讲座、户外游戏等方式,让公众领悟自然,深化认知。
“自然教育应该和科研结合起来,同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包括企业、家庭、学校等。”张玉均说,专家学者要把平时的科研积累转化成自然教育的内容,自然教育机构作为执行者要把课程体系做扎实,促进自然教育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资讯
- 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速读
- 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新设成品粮油公司
-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 警惕“助学贷款办理”骗局_讯息
- 口服减肥药“翻车” !Viking Therapeutics Inc.(VKTX.US)股价闪崩42% 空头一夜血赚5.21亿美元_消息
- 新疆麦盖提:“爆改”塔克拉玛干!粤港澳青少年亲历“绿色奇迹”
- 华阳集团(002906.SZ):上半年净利润3.41亿元 同比增长18.98%
- 中欧基金:多产品业绩优异,投研体系助力发展-热消息
- 热议:生意社:8月19日华东白炭黑市场价格持稳运行
- 快递业规模效应持续放大|每日信息
- 福日电子(600203)龙虎榜数据(08-19)